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welcome购彩大厅走势图|百度百科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welcome购彩大厅走势图|百度百科

来源:welcome购彩大厅代理2024-02-16 17:48

  

去年卖地收入减少约3万亿!2023年“土地财政”将去往何处 ?******

  多年来 ,“土地财政”一直是热议 的经济话题 ,今年也不例外。近期,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 ,2022年,随着我国房地产销售端疲软 ,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 ,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为14.44亿平方米 ,成交金额4.73万亿 ,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7% 、31%,土地出让金从高峰的8.7万亿下降了约3万亿规模 。

  “土地财政”,顾名思义,指的是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政府财政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其中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属于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因不用上缴中央 ,土地出让收入 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实际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见顶,土地出让金的增速明显放缓,长期来看,地方政府高度依赖 的“土地财政”将难以为继 ,如何弥补土地出让金下滑带来的财政资金缺口,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 的问题,那么,2023年 ,甚至更远 的将来 ,“土地财政”又将去往何处?

  “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始于1987年12月1日,彼时,深圳会堂座无虚席,经过17分钟 的轮番叫价,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以525万元拿下了这块8588平方米的住宅用地,敲响了建国以来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 的“第一槌” 。

  根据《中国土地年鉴1996》 的数据 ,1995年,全国通过出让方式提供用地43403公顷,出让金总额为420亿元 。1998年 ,我国正式开启住房市场化改革 ,此后,随着房地产行业 的快速发展,该数据一路上涨 ,2007年 ,首次突破1万亿元,直到2020年,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已经升至8.4万亿元 , 是1998年的200倍 。

  根据财政部官网公布 的数据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 ,2017年开始,我国土地出让金的增长开始变得很有规律 ,连续四年,每年的增长金额都在1万亿左右 ,直到2021年 ,国有土地出让金 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仅增长3000亿元左右 。

  土地出让金快速增长 的同时,地方财政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根据第一财经测算,2017年开始,我国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连续5年超过三成 ,2020年占比达到43.59% ,2021年下降至41.81% ,仍在4成以上。

  分区域来看 ,粤开证券研究院统计 的数据显示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人口持续流入 、土地市场需求旺盛 ,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综合财力中 的占比(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市场不够活跃 ,土地出让收入相对较低 ,更依赖中央转移支付。例如,2020年 ,浙江、江苏 、福建、山东、广东、重庆6个省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于30%,分别达到51.9% 、46.9% 、40.3%、38.7%、33.8%和32.0%;而新疆、宁夏 、青海、黑龙江、西藏5个省份对土地财政 的依赖度偏低 ,均低于10%。

  分城市来看 ,粤开证券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 ,2020年 ,广州、长春 、杭州、福州、南宁、海口 、贵阳、西安、徐州、扬州 、温州、金华、襄阳 、南充,这些城市对土地财政 的依赖度都较高 ,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的比值均达到1.5倍 ,甚至更高;牡丹江 、深圳 、锦州等地对土地出让金收入依赖度相对偏低,其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分别为0.3倍、0.3倍和0.4倍。

  土地出让金下滑

  然而,在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的同时,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却面临下滑的事实。2022年,随着我国房地产销售端疲软,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再次下滑 。

  此前 ,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 ,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217亿元 ,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2588亿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26.4% ,其中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507亿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28.3% 。

  近期 ,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 的数据显示 ,2022年 ,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6亿平方米 ,销售额13.3万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24%、27%,行业规模重回2015年。与此同时,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为14.44亿平方米 ,成交金额4.73万亿 ,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7%、31%。土地出让金从高峰 的8.7万亿下降了约3万亿规模 。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 ,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TOP20 的城市来看,有12个城市 的成交量相比去年有所减少,平均降幅达35.7%,降幅超过30% 的城市多达7个 ,其中降幅最突出的当属遵义 ,成交建面刚刚超过1000万平方米,同比降幅高达65% 。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 的研究报告显示,除部分特别优质 的地块以外 ,土地市场底价成交、城投托底成为常态,不少城市城投拿地金额占比超过5成,沈阳、无锡城投托底拿地的比例甚至超过9成,市场低迷 的城市城投拿地也尽显疲态 ,流拍率高企。

  价格方面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受一线城市供地质量提升 的影响 ,2022年全国300城土地成交楼板价小幅上涨 ,增至3266元/平方米,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由于新房市场仍处于低位 ,加之房企资金压力依然较大 ,房企拿地积极性仍处于低位,全年溢价率仅有3.7%,与去年同期相比 ,下降了7.9个百分点 。从集中供地的22城来看 ,2022年有17个城市的地价下降。

  那么 ,土地市场出让规模为何下降 ?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与土地市场成交规模相关性最高的仍然 是新房市场成交规模 。今年以来,受期房烂尾担忧 、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居民收入预期悲观三重因素影响 ,新房市场规模明显缩量,导致房企拿地积极性高开低走 。他指出,上述影响新房市场的三个因素中,能在明年有显著缓解的恐怕只有期房烂尾担忧。而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和经济活动 的逐步恢复,居民收入预期的转变或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房住不炒” 的基本国策下,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将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短期的新房成交规模很难较今年发生显著好转 ,土地市场随之亦难有明显的变化。

  张凯进一步表示,从长期来看 ,土地市场与人口数量变化息息相关 ,人口净流入 的城市土地市场仍然能够维持一定热度 ,而人口净流出 的城市土地财政或将难以为继。总体而言,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瓶颈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于住房需求均产生负面影响 ,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整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将是必然 。

  硬币的正反面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土地财政”二十多年 ,为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9% ,比1995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 ,而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其出版 的新书《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中肯定了“土地财政” 的价值 ,他表示 ,中国城市化伟大成就背后 的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套将土地作为信用基础的制度——“土地财政” 。在他看来 ,相对于“征税” ,通过“所出售土地 的升值”来回收公共服务投入 的效率 是如此之高 ,以至于城市政府不仅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甚至还可以以补贴的方式为能够带来持续性税收的项目融资。

  与此同时,赵燕菁在其上述新书中也叙述了“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 :“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使得不动产变成投资品 ,一旦房价暴跌 ,大规模的资产贬值将导致难以想象 的金融海啸;“土地财政”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给企业和个人快速积累财富提供了通道,同时 ,没有机会投资城市不动产 的居民与早期投资城市不动产 的居民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开,房价上涨越快,贫富差距越大 ;另外,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协调 、不平衡、不可持续”,还占用了大量应该用于其他发展项目 的资源 。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也认为 ,一方面 ,土地出让收入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来源,缓解了一般公共预算压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形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带动了经济发展 ;推动了房地产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让部分地区 的高地价推动了高房价;间接推动了融资平台和政府债务 ;在土地财政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破坏耕地的行为 ;在征地过程中因简单粗暴执行和补偿问题引发了部分社会问题等。

  土地出让规模急速扩张的同时 ,一些城市非理性供地为后期房地产市场转弱也埋下了伏笔。克而瑞研究中心 的相关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我国约8成的城市市场需求及购买力明显透支,近一半 的城市土地供应过量 ,随着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周期,去化压力不断加剧。另外,不少城市因大力发展新区便将供地指标向新区倾斜 ,但因为市政配套尚未真正落地,人口导入情况自然不甚理想,致使外围区域供需周期性错配。

  资金缺口如何弥补 ?

  回顾过往,“土地财政”有功有过,向前看 ,未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逐渐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财政收入长期对土地出让金 的依赖 ,也将难以维 ,寻找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 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 ,一部分观点认为 ,应该从税收方面着手 。

  赵燕菁表示,“土地财政”只 是专门用来解决城市化启动阶段原始信用不足问题 的一种特殊制度,随着原始资本积累 的完成 ,“土地财政”也必然会逐渐退出,如何弥补放弃“土地财政”造成的损失?他指出,可以仿效发达国家 ,从“土地财政”转向“税收财政”,突破现有的以间接税为主 的税收体制。赵燕菁也表示,贸然放弃“土地财政” ,对还未完成城市化原始资本积累的城市来说,存在巨大风险 ,另外 ,以间接税为主转向以直接税为主的改革也并非易事。因此,城市新区则应维持高效率的“土地财政”积累模式,另外,可以把巨大的利益调整分解到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逐渐演变为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 ,乃至以直接税为主 的模式。

  回溯“土地财政”形成 的原因 ,不少观点认为 ,土地财政源于1994年开始 的分税制,因为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收入占比低、支出占比高,这种资金缺口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土地出让 、城投平台等方式融资。对此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曾在公众号“粤开志恒宏观”上发文表示 ,分税制和住房市场化改革都只是“土地财政”的促成因素 ,以GDP为核心 的政绩考核机制才是问题 的关键,激励机制决定行为 ,引发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土地财政等连锁反应。如果没有分税制,只要存在GDP考核 ,仍会产生资金饥渴和不足 。

  罗志恒则表示,未来 ,无论是土地供给还 是需求都将呈现下降趋势 ,这直接影响未来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因此,未来构建地方稳定 的财政来源极为重要 ,房地产税开征 是大势所趋。同时,罗志恒也指出 ,房地产税 的体量短期内难以取代土地财政。

  也有观点认为 ,应该大力发展其他产业 。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近期在其微信视频号“风马牛地产研究院”中表示,当房地产销售端出现下滑 ,不少城市都会开始出现土地财政的缺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城市应该大力发展房地产以外 的其他产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以此让税收增长的更快 ,来弥补卖地收入 的缺口。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期公开撰文表示 ,国企资产 是当前政府部门除了国有土地资产之外 的最大一块资产了,如果通过提质增效 ,若能够让300万亿元的国企总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就有3万亿元收益增加,基本可以弥补土地财政消减带来 的收入缺口 。“当然这不是短期就能提升一个百分点,但只要坚持不懈地盘活国有资产 ,推进国企改革,若干年后 ,应该会有成效。”李迅雷补充道。

  张凯对第一财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 ,基建投资引领 的城镇化一直助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 ,基建投资再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 的引擎,而基建投资的成本依赖土地财政。此外,近期推出房产税 ,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从而进一步降低房企拿地意愿,对土地财政产生更大 的压力。因此,短期来看,土地财政难以替代 。

  “长期来看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对基建投资存在一定 的路径依赖,但城镇化率 、居民部门杠杆率即将达到增长瓶颈 ,基建投资+土地财政 的经济发展闭环难以为继 。”张凯认为 ,房地产税作为长期、稳定的税源 ,在近二十年房地产也高速发展 的基础上也有足够 的存量房屋可供征税,适合在未来长期替代土地财政补充财政缺口。

  总的来看 ,上述不管 是直接税的税收制度变革,征收房地产税 ,还是大力发展其他产业,或是盘活国有资产 ,都不 是一蹴而就 的事情 ,那么 ,短期,如何保障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让地方财政平稳过度?克而瑞研究院提出 ,当前应该提振市场信心 ,完善保交楼、保就业 、销售保价等兜底机制 ,缓解市场观望情绪 ,需求端全面放松限购 、限贷、限售 ,取消“限跌令” ,政府回购商品房 ,与此同时,适当缩减供地规模 ,优化调整供地结构 ,以此破局短期楼市 的困境 。

  近期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公开表示,为了改善房地产消费观,财政方面也应该发力。土地价格的高企是造成房价高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适当降低城市土地出售价格,来促进开发商成本的下降,带来房价的下降。另外 ,目前在销售领域里的税费负担还 是很重 ,应当适当降低,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 的温暖 。同时,也应当降低金融机构 的按揭抵押利率 ,目前 的按揭抵押利率(4%)还是偏高的 ,应该降1到0.5个点 。

welcome购彩大厅走势图

前所未有的考验—浅谈中新社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图片报道******

  宗金柱

  一场建国以来等级最高 的大地震 ,把巨大的灾难降临在毫无准备 的数百万民众身上,也把毫无准备 的我们引入一场规模空前 的新闻大战中,说毫无准备其实并不完全属实 ,中新社摄影部在四年前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突发事件报道组 ,以应对近年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四年来 的报道经历曾经使我们过早地得出一个结论 :以目前的准备,我们已足以驾轻就熟地应对中国境内发生 的任何突发事件 。然而 ,汶川大地震使我们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 的考验。从图片报道取得的成绩来看,虽然总体上赢得了胜利,但我们赢得并不轻松 。尘埃落定之后 ,我们理应做一个回顾 :我们 是如何组织策划这次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 ?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样 的经验教训 ?

  倾全力于一隅

  汶川地震的破坏规模之巨大 、影响范围之广泛、持续时间之漫长 、地域灾情之特殊 ,都是前所未有 的 。与之相应 ,中新社领导层审时度势,在整个战役报道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图片报道上更 是倾全力于一隅。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根据社委会的指示 ,摄影部立即成立了由王瑶副总编和宗金柱 、任海霞组成的图片报道应急指挥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前后方 的图片报道事宜。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足够的报道力量,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摄影记者来说 ,到达现场就意味着成功 的一半甚至更多 。

  在地震发生地,四川分社和重庆分社 的摄影记者已在第一时间出动 ,冒着余震的危险发回首批反映成都及附近地区灾情的照片 。但分社 的人手远远不够 ,需要更多的摄影记者前往支援,而且,重中之重 是尽快把记者派到灾情最严重 的地区 。

  然而 ,总社摄影部却面临着一个困难 :部门所有14名摄影记者中,有9人正在外地出差,在京的摄影记者又大都 是女性,而且各有采访任务在身 ,只有一人——恰好 是曾经采访过丽江大地震的邹宪——可以立刻动身前往地震灾区 。经过短暂而紧张 的准备 ,他和《中国新闻周刊》 的摄影记者刘震一起出发了 。随后 ,其他在京记者也被动员起来,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出差在外的总社摄影记者和国内各分社的摄影记者也得到了消息 ,纷纷打来电话请战。

  第二个从远道赶往四川的是广东分社摄影记者陈文,他在地震第二天上午跟随一架运送救灾物资 的飞机飞往灾区,出发前主动打电话向总社报告行程,摄影部当即指示其留在成都,加入刚刚成立 的前方地震报道组 。接着,刚刚从美国分社调回总社 的老摄影记者贾国荣从北京出发了 ,刚刚在珠峰完成奥运火炬传递报道任务的年轻摄影记者盛佳鹏从拉萨出发了……

  13日,摄影记者邹宪 、郭晋嘉抵达被地震夷平 的北川县城 ,在通讯中断 的情况下,设法发回首批反映重灾惨况、部队救援 、温总理视察的照片 ;另一名摄影记者刘震正与同行 的文字记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 ,在泥石流频发的山路上徒步赶往汶川 ;同时,总社摄影部与一名军方通讯员取得联系 ,以国内媒体中最快的速度发来空降兵在汶川准备实施空降 的照片 。15日上午 ,长时间与总社和前方指挥部失去联系的两名摄影记者先后从空中和陆路到达核心灾区——汶川县城和映秀镇 ,他们成为全国新闻媒体中最早赶赴震中灾区的摄影记者之一 。

  随后 ,更多 的摄影记者从总社和分社赶来。在不长 的时间内,我社迅速集中了15名摄影记者,多批次开往汶川 、北川 、都江堰、绵阳 、绵竹 、卧龙、青川、理县等重灾区,不断拓宽报道规模 ,深化报道主题。

  在社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我社在摄影采访力量的投入上充分把握报道节奏 ,采取了先重后轻、逐次投入、轮番上阵的办法,既注意集中力量,又没有一下子把力道用尽,从而保证了报道的持续高效 。在分批轮换中 ,全社 的男性摄影记者几乎全部轮战一遍 ;王瑶副总编和郭晋嘉则 是全国媒体中到灾区采访的少数女摄影记者之一。面对残酷的灾情和万分艰苦的采访,他们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忘我的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 。

  我们不会忘记 ,本社的文字记者在采写大量文字稿件的同时,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拍摄了大量 的现场照片 ,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此外,还有为数众多 的摄影通讯员和签约摄影师,也是我社抗震救灾报道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关键时刻成为一支有力的支援队伍。

  六个和一百个

  无论从报道规模还 是报道方式来说 ,中新社在汶川大地震中的作为皆可称得上一场全方位的立体作战 ,国内外各分社都直接或间接地投身其中 ,发稿数量创下空前 的历史记录。据统计 ,在地震发生后 的几周内 ,全社所发相关图片 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导致高峰时的单日发稿量达到平时 的8倍以上 。每天向总社摄影部上传图片稿件 的,除了100多名本社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之外,还有数以百计 的与中新社签约的摄影师。

  然而 ,作为全社图片发稿中枢 的摄影部编辑组 ,连同部门负责人加起来却只有6名编辑(签稿人),他们面临 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本来平时值班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毫无调整余地 ,每逢有人生病或休假,其他人就不得不加班加点,但也尚可勉强支撑 。此次遇到这种特大规模 的突发事件,人手不足的问题立即严重凸显出来 ,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地震发生当日,摄影部对图片编辑 的值班班次和值班时间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单人班一律改为双人班 ,夜班时间大大延长 ,个人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令人感动的是 ,每到关键时刻 ,我们中新社人总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前方记者如此 ,后方编辑也不例外。每天 ,他们既要废寝忘食地处理海量 的来稿,又要与前方记者进行千头万绪 的协调 ,并随机处置各种突然出现的紧急情况。

  编辑组每天要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是盘点当日报道,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次日报道作出安排 。主要 是根据灾区形势的发展,提醒记者对报道重点做必要 的调整 ,如搜救工作进入第十天时 ,被埋者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报道中要体现这种阶段性变化。由于灾区 的通讯中断 ,前后方 的联系非常困难,电话打不通,就采取发短信 的办法 ,把社领导 的指示、新 的报道意图以及最新信息通知前方记者,他们在新的地点找到信号开机时就可以看到 。

  最初几天,稿件传输遇到极大的困难 ,有时 是因为找不到无线通讯信号,有时是为了节省海事卫星电话的电池,记者只能放弃正常的传稿程序 ,用尽量短 的时间把所有照片一次性发送到摄影部 的公共电子信箱,其中许多照片没有完整 的图片说明 。编辑们不得不一张张查找资料、补写说明,然后再一张张上传到采编系统 。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导致夜班编辑无法与美国分社签稿人正常交接班 ,常常是工作到凌晨二、三点甚至通宵,才能处理完信箱中的所有稿件。在最紧张的日子里 ,有 的人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以上。

  据统计 ,在震后一个月 的时间里,摄影部签发的地震报道图片超过一万幅(其中对境外发通稿照片2300幅),接近全年发稿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其它各项工作并没有受到地震报道的影响。同时,我们在百忙中还参与主办了在境外(土耳其)举行的首个抗震救灾展览 ,参与组织策划了我社主办的“四海同心——海外华人华侨情系四川地震灾区活动” ,并为出版抗震救灾画册和举办展览进行了大量 的准备工作 。

  以策划取胜

  在数码相机、互联网充分普及和交通高度发达 的时代 ,拍摄突发事件照片已经不是少数摄影记者 的专利,一个新闻单位要想在激烈 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在报道策划上下工夫 。策划出精品 ,策划出实效 ,策划出独家照片。当然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知性 ,决定了任何新闻单位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完善的报道规划,但随着态势的发展而及时调整报道策略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整体策划 ,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关于宏观策划 ,我社此次在指挥机制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即首次在前方设立了应急报道指挥部 ,为赢得这次重大战役性报道提供了可靠 的保证,为今后 的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宝贵 的经验 。以下仅从微观角度谈一下汶川地震中 的图片报道策划。

  ——题材策划:寻找热点盲区。

  汶川大地震波及面非常广泛 ,各家媒体在报道人员救助这一共同热点时,必有一些被忽略的“热点盲区” ,及时抓住别人一时没有注意到的热点题材加以报道 ,是避免题材“同质化” 的法宝。地震报道初期 ,我社摄影部早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卧龙 的国宝大熊猫,经过一番周折 ,终于以领先国内媒体两天 的时间差,最先报道了《地震中抢救国宝大熊猫》这一世界关注 的题材 ,成为广受用户欢迎 的独家照片 。后来,我社摄影记者任晨鸣再赴卧龙、雅安 ,跟踪拍摄了“失踪大熊猫被找到”和“卧龙大熊猫转移安置”等照片 ,形成一组完整的报道。

  再如我社记者贾国荣率先发出 的“北川堰塞湖存在引发洪水危险”一组图片 ,也 是利用了相对盲区而打了一个时间差,最早报道这一热点问题 。其实,所谓“盲区”都 是相对 的,在新闻事件的演变中 ,会形成一个个阶段性 的新热点,能够在新 的热点刚形成时比别人发现早一点 ,就 是成功 的策划 。

  ——角度策划 :不忘自家面目 。

  国内各家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 ,在关注共同热点 的同时,又在报道角度的策划上各有侧重,因为读者不同,品位各异,这种策划必然带有浓厚 的“受众意识”。作为中新社 的摄影记者 ,我们理应特别关注与海外有关 的报道题材 ,从海外读者的阅读需求来选择报道角度。第一拨摄影记者到达地震灾区后,摄影部反复向他们强调,在第一时间报道灾情 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外籍和港澳台人士 的行踪。我们率先发出了外国旅游团被营救转移等照片 ,并提示记者关注60名台湾游客被困 的情况,可惜未能拍到。此外 ,外国救援队开展救助活动、国际救援物资抵达灾区等,也 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

  ——深度策划 :用镜头深挖故事 。

  即使在汶川地震这种特大突发事件中 ,摄影记者也面临着激烈的“同场竞争”,此时 的报道影像策划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题材如何拍出特色 ?如何运用摄影语言扩充报道 的深度和广度?是影像策划中 的重中之重。地震发生后第二天,针对发回 的图片中存在 的重面不重点 的问题,我们在与前方记者 的沟通中强调了“抓细节 、抓故事、突出人情味”的重要性 ,从而扭转了浮光掠影式的泛泛报道。在后来 的报道中,前方记者始终贯彻了这一策划意图 ,通过耐心地跟踪救助被困人员 的全过程,拍摄到多个被困人员奇迹获救以及与亲人劫后重逢 的感人场面,增加了图片报道 的深度和分量。

  ——时效策划 :当面抢到 的第一。

  网络时代,真正 的独家报道已不多见 ,媒体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时效的拼抢上。在汶川地震的图片报道中 ,我社创造了不少时效上 的“第一”,其中最值得称道 的一个“第一”来自策划 :在所有媒体都预先知道 的全国哀悼日报道中 ,摄影部出动三名采编人员 ,通过紧密配合 ,第一个发出了《天安门广场首次为普通民众降半旗》 的历史性照片,上了众多门户网站 的头条 。

  回顾这次汶川大地震 的报道 ,所有的经验教训将被我们铭记 。我们相信 ,下一次将做得更好。尽管不希望出现这样 的灾难 ,但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

  (历史资料)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视觉焦点

  • “宿管猥亵学生”事发学校校长被免后再被纪委查

  • 国际名校来了升学择校展启动 寻找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welcome购彩大厅骗局 2600枚东风快递 不够中国一次用?美:80枚都不敢签收
2023-06-23
welcome购彩大厅官网网址仲为国:从马云回应996看企业发展挑战
2023-06-27
welcome购彩大厅必赚方案 贾玲:高情商,一个人的终极性感
2023-11-02
welcome购彩大厅官网平台死掉之后,我想这样再活一次
2023-05-10
welcome购彩大厅官方网站 “家轿王”换代 日产新轩逸
2024-04-03
welcome购彩大厅官网欧尚科赛GT将三季度上市 搭载2.0T动机
2024-03-14
welcome购彩大厅技巧 《娱乐早点爆》第208期 鹿晗关晓彤疑似同居?
2024-03-12
welcome购彩大厅网投压线生易落榜 如何报上好大学?
2024-03-07
welcome购彩大厅开奖结果张静初化身美人鱼优雅知性
2023-07-02
welcome购彩大厅网址美议员:特朗普与利比亚国民军司令的...
2023-07-09
welcome购彩大厅客户端强信心·开新局丨“用工旺”释放经济回升鲜明信号
2023-06-28
welcome购彩大厅规则孙绍骋:退役军人保障法有望今年提交审议
2023-07-13
welcome购彩大厅邀请码魔术师表演毫无破绽 看不出他竟是盲人
2023-10-05
welcome购彩大厅交流群春节我们在战位:舰艇战备巡航守护万家团圆
2023-12-02
welcome购彩大厅攻略“五一”假期13条高速路易拥堵
2023-08-10
welcome购彩大厅充值刺刀醒目:参加诺曼底战役的英军部队
2023-06-27
welcome购彩大厅手机版APPVIP8.5阿郎的故事发哥经典催泪情嘉宾:周润发 张艾嘉 黄坤玄
2023-11-26
welcome购彩大厅APP"熊猫妈"主张自幼培养孩子独立性
2024-03-07
welcome购彩大厅登录价格因素如此重要?二手车交易价格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下
2023-09-24
welcome购彩大厅玩法报告:中国境外房产投资创4年新低 美国市场现净流出
2023-07-31
welcome购彩大厅官方《剑网3》世外蓬莱今日开测
2023-08-13
welcome购彩大厅下载【福利社】天天都有神券限时限量等你抢
2024-03-24
welcome购彩大厅客户端下载NINE PERCENT合体来沪 现场对粉丝表白大送福利
2024-01-10
welcome购彩大厅注册戴森V11体验:干掉扫地机器人
2023-05-14
加载更多
welcome购彩大厅地图